為促進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合作,推動數字互聯互通,打造互信、互利、包容、創新、共贏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,8月29日,海亮集團成為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現場教學基地,雙方將圍繞數字化變革背景下的人才培養、技術交流等持續深化合作。
同日,首批由浙江大學主辦、浙江(浙江大學)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(CiSDG)承辦的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學員走進海亮集團。20余名來自文萊、印度尼西亞、老撾、馬來西亞、緬甸等東盟成員國的政府主管部門、產業界和學術界領軍人才實地探訪,考察學習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實踐經驗和先進做法。
“一帶一路”
共繁榮
今年是中國—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,也是中國提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十周年。自2003年中國加入《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》以來,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不斷加強,關系日益密切。伴隨著中國企業大踏步“走出去”的腳步,廣闊的全球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身影,誕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團,借浙江先發之地利,成為較早走出國門的民營企業之一。
2002年,海亮成立國貿公司,開始自營出口,步入國際化發展之路。目前集團擁有越南、泰國、德國等10個境外生產基地,與132個國家或地區的近萬家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關系。
海亮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黎紅表示,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,東盟各鄰邦不僅是我們廣闊的發展藍海,更是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。海亮集團積極響應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及高質量發展要求,通過外延并購、內生自建等舉措,將地瓜藤蔓延伸到四面八方。
印尼海亮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
早在2007年,海亮集團就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,如今,越南基地年產能超7萬噸,連續多年獲得越南前江省“優秀企業”等榮譽。隨后,集團將新加坡作為縱深駛向國際藍海、集約全球要素資源的“橋頭堡”,分別于2016年和2020年設立有色材料智造板塊子公司和海亮教育國際總部,并為當地優秀學子推出“一帶一路”國際英才留學、公益助學項目等國際化教育服務,以培養心相通、情相融的國際化人才。2023年,基于印尼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,投資8.6億美元建設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,致力于打造東南亞最大的銅箔制造企業,印尼總統佐科出席該項目開工儀式并親自按下啟動按鈕。
“數智融合”
促發展
當下,數字經濟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、重塑全球經濟結構、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。浙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省份,20年來,在“八八戰略”的指引下,浙江開啟了一系列數字變革實踐。數字化轉型是海亮集團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,集團上下全力協同、積極推進,借助華為云團隊全面規劃和提升科技實力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,并由集團創始人作為總監督親自督導,有序推動企業上云、數據入湖,人資、財務、采購共享等五大數字化工程,力爭用五年時間建成“數字海亮、智慧海亮”。
海亮新材銅箔智造數字化車間
在有色材料智造領域,海亮股份自主研發的低碳智能第五代連鑄連軋盤管生產線,4萬多平米的廠房里,機器人、機械臂等智能設備比比皆是。該智能制造成果申請了191項發明專利,榮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。位于甘肅蘭州的海亮新材投資約3億元打造智能工廠平臺,目前數字化方面已投入超2億元,智能物流體系下,生產車間內重達1噸多的銅箔卷能實現自動上卷、下卷、烘烤、分切和包裝,極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、減少員工工作量……
在教育領域,海亮教育學校數字化建設以“1+1+N”為頂層核心,統一門戶認證中心和資源中心,讓旗下各學??梢砸罁枨笤凇皯秘浖堋鄙献杂商暨xN個應用。海亮科技集團旗下“鴻儒教研”平臺通過數字化工具構建教研工作標準,已服務海亮外國語學校開展教研活動300余場,沉淀學科資料上萬份,教師互動聽評課累計900余次,促進校本資源共建共享,提升教學質量。湘湖未來學?;凇拔逵⑴e”教育方針,多維度伴隨式收集并分析學生體質健康、考試成績、實踐活動等成長數據,以全方位的個人畫像賦能千人千面精準化教學,并引入“點陣技術+AI人工智能+大數據分析”等前沿科技助力“雙減”落地,切實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減負增效,相關實踐入選中國基礎教育智能互聯藍皮書經典案例。
在生態農業領域,過去三年,集團旗下生鮮科技品牌明康匯實現每年翻番的發展態勢,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運用、數字化思維的引入。明康匯目前已完成業務系統的研發迭代60余套,其中90%屬于自主研發,基本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路數字化閉環管理。在浙江安吉、云南瀘西的兩大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,通過AioT實時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、環境溫濕度、易感染病害范圍,并適配安裝自動噴灌系統和遠程監控操作系統,精準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。目前,示范基地較傳統農業生產肥料使用減少30%,農藥使用降低40%-50%,人工成本節省10%。
HAILIANG
數字經濟時代,數字人才是關鍵。海亮集團將以此為起點,深入開展產業數字化等對話交流合作,為中國與東盟數字技術創新合作作出新的貢獻。